發布日期:
2017-10-13
作者來源:
海通食品集團
“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橋址落戶慈溪,作為慈溪的一家民營企業有一份責任要投資大橋建設,這不光光是為了經濟效益,更是建設家鄉的一份情懷,作為一名插隊慈溪的上海知青,我對大橋建設的情結或許更濃”。9月13日下午,在杭州灣跨海大橋海天一洲的一間會客室里,陳龍海董事長接待了專程來訪的《寧波日報》記者。
聊起大橋,陳董的話閘子打開了,他深情地回憶:2000年,對大橋來說,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。同年6月,浙江省政府通過了“北接乍浦、南接慈溪庵東鎮”的杭州灣大通道位置選擇方案,也就是說歷時多年的寧波、紹興和蕭山的杭州灣橋址之爭終于結束,以寧波為主建立杭州灣通道被省里立項。寧波在同年9月立即向國家計委上報項目建議書,但是進展極為遲緩。原來2000年正值全國大型基礎事業高速發展階段,各地都有大項目申報,國家有關部門明白,一旦同意立項,緊跟著就是一連串的資金配套。資金是個大問題!寧波市領導得知后提出,只要國家將大橋工程立項,不要國家一分錢。當海通等慈溪民營企業家聽說建設大橋需要投資時,紛紛參與其中。能在家門口建設跨海通道連接上海,那可是慈溪人祖祖輩輩的夢想。參建大橋,海通要回報故里,由海通為主的五家慈溪民營企業組成慈溪建橋公司,占股份10%,民營資本占55%,民營資本占大橋控股地位。2003年大橋奠基前,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率先來海通考察。習近平總書記感言:民營經濟是浙江的優勢,杭州灣跨海大橋投資建設開了一個很好的先河。
彩虹飛架,天塹變通途。大橋還催生了一座現代化新城——杭州灣新區。杭州灣南岸353平方公里的土地,幾年前還是一片蘆葦蕩,如今已是高樓林立,一個綿延數里的千億級產業群正在崛起。杭州灣新區生產總值、固定資產投資、財政總收入實現了六年翻兩番,經濟增速居寧波各區縣(市)和功能區首位。陳董感慨,海通也因橋而興,在大橋立項之初,在上海西郊設立了營銷總部,緊接著,在上海松江建成了占地90畝的工廠,形成了慈溪、余姚、上海三足鼎立,同時又布局宜昌、徐州、寧海的六大廠區格局。依托大橋,海通食品源源不斷地跨越杭州灣,通過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走向更廣闊的市場,海通的經營模式也正由B2B向B2C跨越,不斷激活企業的創新能力。
海通投資大橋,也得益于大橋。如果再給一次機會選擇,海通還是會選擇投資大橋,海通對大橋的未來充滿憧憬。陳董以濃濃的心路歷程結束了專訪。